文学与传统
我们开一个小型的,可以成为高端学术会议。我最近几次在答记者问时,都集中说一个关于文学生态的话题,各种评奖破坏了文学生态。我还要说,各种名目繁多的大型学术会议,其实也对文学生态有破坏。如果不能深入讨论问题,并进行对话,会而不议,这样的会议就是失败的。我从去年开始,就只办小型的会议。
这次要讨论的话题是:文学与传统。因为讨论的是中国当代文学,这里的传统自然是指中国文学的传统。
关于这个话题,汪曾祺当年在他的文章中说过一句话,只要用母语写作,就不可能离开传统。这是一句常识性的话,但这一百年来,文学创作常常忘记常识。当然,汪老的这句话是个结论,需要展开。
五四后,我们一直面对两种传统,中国的和西方的。如果没有西方小说的刺激,或许就没有中国现代小说。但是,中国的传统其实也未曾丢失,有些是被忽视了,有些是被否定了,有些是写作者的无知,有些是批评者的偏见。我记得格非当年写过一篇文章,谈中国小说的两个传统,两种资源,讲得非常好。
我们不必从五四新文学谈起,但就八十年代而言,西方与中国的因素,一直是文学的要素,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便是证明。最近这十年,讲西方,讲现代性,有点疲倦了,再讲全球化,就不能不讲中国文化。于是,小说家有回到传统的迹象,比如莫言的《生死疲劳》、格非的《人面桃花》、阎连科的《四书》,直到最近王安忆的《天香》、贾平凹的《古炉》、范小青的《香火》。
所以,文学与传统的问题,有了新的论述的基础。
我们是否熟悉自己的传统,传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激活传统,我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讲不清楚。我只明白中国文学要从伟大的传统出发,但无法回答自己和别人的困惑。于是,向在座各位请教。
文章来源:《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网址: http://www.xxnrjycljs.cn/qikandaodu/2021/0626/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