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工程制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研究
0 引言
工程制图课程作为工程类高职高专的一门基础性、技能性课程,能够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绘图、读图能力基础,加深对装设备的形状结构、装配关系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装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的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由于制图学习没有联系专业课的应用实例,接轨工程类岗位职业需求,导致制图的学习抽象晦涩,学完后遗忘率很高。另一方面,在后期专业课程学习时,如果缺乏主动地把制图知识和专业课程融合的意识,将加大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削弱制图对专业课的前导性、基础性作用,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因此,研究制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并开展实践探索是重要的教学改革。
1 工程制图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意义
工程制图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有利于制图课程教学。由于工程制图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构思造型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容易感到抽象和枯燥,而联系专业课程具体应用实例,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营造出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制图课程学习。
工程制图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有利于专业课程教学。专业课程具有装设备多,加工工艺复杂,实践操作性强的特点。通过制图课程中大量以装设备为例,从图到物、从物到图的反复思考和训练,使学生准确把握装设备的结构特点和装配连接关系。在制图教学中融合讲解专业课中涉及到的加工工艺知识,如尺寸、技术要求、公差配合等,将解决后续专业课程的迫切需求,达到较好教学效果。工程制图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也有利于实践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对象岗位指向性强,任职实践能力需求高,实践操作都离不开对于装设备结构的清晰认识,对加工工艺的正确把握,对相应图纸的了解和绘制,这些技能既是制图课程训练的重点,也是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二者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制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以《工程制图》与《内燃机构造》课程的融合教学为例探究该问题。
2 工程制图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探索实践
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课程有很多种,笔者以能源类或机电类都会涉及到的一门专业课程《内燃机构造与原理》为例,结合教学和研究实际,总结梳理工程制图与专业课程《内燃机构造与原理》有机融合的实践做法。
2.1 工程制图形体教学中融合内燃机构造知识
工程制图课程包含投影模块知识体系和画图、看图能力模块知识体系。在系统学习了基本几何元素点、线、面和基本体、形体(组合体)的投影规律后,学生应形成对形体的构形、画图、看图、标注的能力。而形体就是专业课程中所涉及到的零部件,只不过零部件是在形体的基础上加上了各种技术要求,并综合考虑在机器中的连接装配位置和功能等因素。为了与后续《内燃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紧密融合,一方面在形体画图、看图、尺寸标注举例中大量引入内燃机所包含的典型零部件形体。如曲柄、连杆、飞轮、活塞、凸轮、曲轴等零部件。另一方面,在形体的分解组合装配教学中,以曲柄连杆机构为例,通过对活塞、活塞销、连杆、曲轴、飞轮等单个构件的内外结构进行分析,再把它们组装成内燃机四大机构之一——曲柄连杆机构,然后对该曲柄连杆机构部件进行形体分析,以这种从单个形体到部件再到整个机器的形体分析方式,基本上就了解清楚了内燃机的机械结构和组装方式。以内燃机上实际零部件形体为例,并进行零部件的分解组装训练,使工程制图与内燃机构造教学有机融合。
2.2 工程制图表达方法教学中融合内燃机构造知识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机件表达方法是比较重要和灵活的内容。教学时以内燃机中典型零部件的表达方法为例进行效果分析。如讲授剖视图时以内燃机中活塞为例,分析活塞机件的表达方法。活塞是内燃机中关键零件,活塞顶部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承受交变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是内燃机中工作条件最恶劣的零件之一,为了适应高温、高压、高速、润滑不良的工作要求,它具有较复杂的内外结构形状。因此,以活塞为例分析机件的剖视图表达方法很有代表性。通过对活塞半剖视图的研究,降低了复杂的活塞内外结构学习难度,使学生清楚地认识活塞的结构,理解其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适应性。除了活塞零件,还可以燃油滤清器、喷油器、喷油泵等零部件剖视图为例学习机件表达方法,通过对这些重要零部件的表达方法的研究,使这两门课程有机融合,在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应用中架起联系的桥梁,有利于后续专业课深入学习。
文章来源:《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网址: http://www.xxnrjycljs.cn/qikandaodu/2021/0709/1142.html
上一篇:小型农田水利施工与管理探讨
下一篇:内燃机增压技术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