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浪潮下,48V轻混系统还有几分机会
所谓48V混合动力系统(MHEV),是一种介于内燃机与插电混动之间的汽车动力系统,它在发动机基础上增添一个小型电动机,帮助改善发动机的启/停过程,电池容量很小,不需要外部充电。
?
本质上,48V轻混是一种节油装置,是汽车从内燃机向纯电动转型的过渡技术,搭载这项轻混系统的汽车并未脱离燃油车的范畴,它上不了绿牌,也享受不了政府补贴。
?
关于这项技术,市面上一直有两种论调——有人预估它是接下来汽车市场的主流选择;有人认为它已被市场判处死缓,被抛弃出局只是早晚问题。在各大车企纷纷向电动汽车方向转型的当下,48V轻混动力系统能够成为一项技术亮点,提升销量吗?
?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校准它在整个动力系统市场的坐标,这项技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处于何种位置,有着怎样的市场处境?
?
裹挟在行业大变革之中的被动选择
?
一项技术被引入市场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汽车行业,选择何种技术不止取决于车企战略,还涉及旨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政府法规、技术成本与获取便捷程度、消费者偏好、能源成本、能源补充基础设施便利性以及动力系统上下游技术的进步。
?
100多年前,内燃机凭借流水线制造工艺和石油大降价带来的成本优势,战胜蒸汽机与电动机成为主流。今天,电动汽车则因电池技术的革新与成本的下降重回大众视野。
经济性至关重要。
48V混动系统成本低、节油效果相当明显,这些优势足以让车企对其青睐有加。德尔福、博世以及法雷奥的宣传资料均显示,48V轻混系统仅需要高压混动系统30%的成本,即可达到其70%的效果,性价比非常高。
?
一些汽车制造商称,基于48V的电气系统可使内燃机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高10%至15%,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此外,48V轻混系统对现有整车结构改变不大,车企不必弃置原有燃油车产线、人才、技术等资源,重构生产线。
?
超高的性价比是48V轻混系统吸引车企的重要因素,却不是车企选择使用的必要因素。毕竟,日益严苛的节能减排法规才是促使车企做出改变的关键所在。
?
2013年,“咖啡法”(Corporate AVerage Fuel Consumption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出台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让车企们做出了不少让步,譬如停产高油耗且利润低的车型、更多应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从四缸发动机转向三缸发动机。而单靠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达到排放标准基本不可能,完全转向纯电动车则受限于技术、成本以及时间,因此,研发生产低油耗的混动产品成了车企们心中的头等大事,此时供应商提供的48V轻混方案成了优选。
?
今年开始实施的“双积分修订版”也在步步紧逼,汽车制造商们加大了推出48V轻度混合动力车型的力度。随着法规趋严,平台、车辆以及动力系统复杂性方面的调整空间将变得更小,这也意味着消费者的购车可选范围被迫收窄。某种程度上,48V轻度混合是政策调控与成本技术压力相互作用的结果,零部件供应商推出方案,传统车企承接方案。某种意义上,48V轻混方案是车企应对现有环境的临时药方。尤其对于在混动技术方面储备较弱的自主品牌,48V刚好够适合法规,至于消费者会是何种反馈,还需留待市场回答。
?
市场遇冷,不符预期,为何中国消费者不买单?
?
全球信息提供商 IHS Markit曾在2019年发布一份预测报告,认为48V轻混系统将在中国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2020-2025年实现85%的年均增长率,车型年销量也将从49万辆增至1050万辆。电子刊物《国际电子商情》更在3月宣称,48V轻混系统将成主流,2025年装车量达1100万辆。
?
但市场的实际反馈不及预期,2020年搭载48V轻混的车型国内销量33.1万辆,仅占全年总销量的1.64%。此前曾有不少媒体深入一线市场调研,发现大多4S店并未把48V轻混系统作为销售亮点进行宣传。《汽车通讯社》曾在一家沃尔沃4S店看到介绍48V轻混的展示台,其上并无展车,询问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却被告知具体情况需请对接的销售顾问讲解。
?
这与48V轻混本身的技术体验也有关系。瑞士科技公司TE Connectivity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动力系统的提升必须让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感受到经济上的收益,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进步。要让消费者对替代动力系统产生信赖,需要让其相信,与以前的动力系统相比,新的动力系统更加安全、高效、精确,且驾驶性能更强。这恰恰是48V轻混最尴尬的地方。
文章来源:《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网址: http://www.xxnrjycljs.cn/zonghexinwen/2022/0508/1246.html